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疏解城際客運場站過度集中於臺北車站區域,造成週邊道路交通擁擠,並帶動臺北市各區域之均衡發展,本府統籌規劃興建不同區位之多核心轉運站,協助城際客運業者克服場站用地取得不易之難題,並可依營運路線特性安排分散使用適當之轉運站,以減少大客車進出高(快)速公路前後在市區繞行之距離。在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逐年擴展之基礎下,為落實大眾運輸優先政策,因應本市各區發展之不同區域交通需求,本市於東南西北區規劃五大轉運站(臺北轉運站、市府轉運站、動物園轉運站、圓山轉運站、南港轉運站)。

一、臺北轉運站:98年8月19日啟用,為本府第一座以BOT方式建置營運之轉運站,共有9家客運業者、49條路線進駐,服務範圍遍及新竹以南西部各主要城市及宜蘭,運轉尖峰進出班次數可達3,000班次/日,服務旅客數可達6萬人次/日。另結合商場、影城、旅館、辦公室及住宅,為一土地多元複合式運用之成功典範,50年契約期間預估可為政府創造財務效益約逾290億元。臺北轉運站匯集高鐵、臺鐵、捷運、長途客運、公車、停車場等交通設施,創造交通便利性,改善臺北車站周邊及承德路等長期以來大客車路邊停靠及行車交通安全,並經由地下人行通道與商場之結合,提供安全人行空間。轉運站及其附屬商業設施營運後所帶來的人潮,活絡當地的商業活動,並帶動周遭房地產之增值效應,啟動西區軸線翻轉及臺北車站周邊區域之都市更新。

二、市府轉運站:99年8月5日啟用,係本市第二個啟用的BOT轉運站,共有12家客運業者共計13條路線進駐,服務範圍涵蓋基隆、宜蘭、桃園、臺中、臺南等地,運轉尖峰進出班次數可達1,300餘班次/日,服務旅客數可達3.3萬人/日。全案採車站用地多目標方式開發,其機能結合長途客運轉運站、捷運系統、商場及國際觀光旅館之建築設計,並規劃地下連通道串連捷運市政府站與信義計畫區,地下一層規劃設有計程車排班區,鄰忠孝東路側則設有公車停靠彎,轉運站整體所表達的概念如同日本著名的「京都車站」,不但是當地重要地標,透過多元複合使用之建築空間設計與規劃,提供多類型公共運輸服務,將民眾購物、住宿、餐飲及各類社交活動需求在車站大樓內一次滿足。

三、動物園轉運站:動物園就交通、地理與地區資源等優點,深具交通轉運特性。為強化動物園周邊之轉運功能,整合周邊纜車、捷運、公車專用道等大眾運輸功能,塑造現代化大眾運輸服務與動物園景觀結合之意象,提供市民、外來遊客人性化之交通服務及完善之遊憩空間。利用捷運高架橋下空間佈設雙向大客車專用車道並設置動物園站及纜車站雙向五站台,搭配長廊式候車亭,整體規劃大客車進出動線及月台停靠方式,營造舒適、效率及秩序兼具的運輸轉運服務。動物園轉運站設置後,大眾運輸公車服務部分,將增加跨北北市區及公路客運路線,加強周邊區域之交通聯繫。

四、圓山轉運站:99年10月9日啟用,係為串聯捷運圓山站東西兩大文化休閒主題區,誘導土地利用,並發展以大眾運輸導向(TOD)及綠色交通之規劃趨勢,本府乃整合土地資源並進行市容環境改造,將捷運圓山站西側約25公尺寬、200公尺長之帶狀區域規劃為交通廣場用地。圓山轉運站完成,不僅提供捷運出口完整且連續性之開放空間,讓民眾有安全、方便、舒適的大眾運輸轉乘環境,並有效串聯該站東西兩側重要公共空間,改善捷運圓山站周邊老舊街景,進而帶動該站西側之都市更新,為北大同地區帶來都市景觀新風貌,創造都市再生新活力,並藉由提供城際旅客便捷之運輸服務,進而帶動孔廟歷史城區之觀光發展。中長期則配合北大同區域發展成為區域型轉運設施,可使城際通勤旅客快速轉乘捷運,達到無縫轉乘效果。

五、南港轉運站:106年4月17日啟用西站以因應三鐵(臺鐵、高鐵及捷運)匯集之旅運需求,提供通勤、觀光等服務往返基隆、東部地區及西部走廊之主要城市,並提供短程接駁至松山、汐止、內湖及南港中央研究院、南港經貿園區等地區,並可肩負往返南港舊莊地區茶園休閒旅次之功能。另為因應東區門戶計畫及逐年南港地區急遽開發衍生之旅次需求,市府另規劃BOT的方式興建東站,預定於114年啟用以服務旅客。